|
服務器性能配置要點總結一般來說,服務器性能主要由三部分決定: 1.服務器的硬件配置 2.服務器操作系統 3.應用程序
(1).CPU 一般來說CPU的數量越多,主頻越高,那么服務器的性能也就會越好。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如果在大壓力下持續觀察CPU的使用率很低,那么CPU的資源基本上是可以滿足服務器要求的。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有點浪費CPU資源的,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壓力不大的時候CPU利用率比較低,壓力上來之后CPU利用率保持在60%-70%。大部分的CPU在同一時間內只能運行一個線程,但是超線程的處理器可以在同一個時間運行多個線程,我們可以利用處理前超線程特性提高系統性能。雖然采用超線程技術能同時執行兩個線程,但它并不象兩個真正的CPU那樣,每個CPU都具有獨立的資源。當兩個線程都同時需要某一個資源時,其中一個要暫時停止,并讓出資源,直到這些資源閑置后才能繼續。因此超線程的性能并不等于兩顆CPU的性能。 (2).RAM 內存的大小也是影響服務器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內存太小,系統進程要被阻塞,應用程序會變得緩慢,甚至是失去響應;如果太大的話,也是造成一種浪費。Linux系統中采用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兩種方式,使用虛擬內存可以緩解物理內存的不足,但是如果占用過多的虛擬內存的話,應用程序的性能會明顯的下降。 (3).網絡寬帶 網絡帶寬的大小限制了客戶端與服務器交互的流量,相對其他硬件資源,網絡帶寬在價格上更貴。這需要我們合理預估服務器的可服務器能力,需要占用的帶寬資源。 (4).硬盤 以前硬盤多是機械方式運作的,主要體現在硬盤讀寫前尋找磁道的過程。硬盤自帶的讀寫緩存大小,對于硬盤讀寫速度至關重要。讀寫速度快的硬盤,通常都帶有較大的讀寫緩存。硬盤的尋道過程是機械方式,決定了其隨機讀寫速度將明顯低于順序讀寫。在我們做系統設計和實現時,需要考慮到硬盤的這一特性。 (1).操作系統 當前主流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則主要分為:Windows server、UNIX、Linux、NetWare這四大陣容。不同的系統有不同的特點,要根據情況來判斷 Win2000則是Winnt原有完整的內核上進行開發的,對多任務的處理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管理以及其他功能更加全面,但是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被削弱了。微軟也停止了對win2000的銷售和升級服務;win2003在操作的易用性上進行了升級,安全性是目前所有的windows server系統中最高的,線程處理能力、硬件的支持、管理能力都有了大幅的提升,是目前服務器操作系統中主流的操作系統之一。不過由于更多功能的加入,使得win2003的處理能力有所下降。win2008添加了一些特性和策略,以及多了server 2008 r2b版本,運行速度有所加強,但是穩定性有所欠佳。也是主流系統之一。最后就是win2012,目前微服務器操作系統中最高的版本,同時也有r2版本,全面的升級,對應win8內核優化而來,但是,對一些老牌軟件應用的兼容性,以及穩定性還是欠佳的。如果說Windows server是為單用戶設計的,那么UNIX則是為多用戶而生的。支持大型文件系統和數據庫,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引用軟件有著Windows server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操作界面欠人性化,相關操作管理既未得到推廣,使得雇傭維護人員的成本非常高。 (2).操作系統選型原則 一般來說,個人用戶或者實驗用戶,選用windows操作系統比較普遍,人性化的界面設計使得操作簡單,而且網上能找到大量的資料來參考。商業或者對服務器性能要求較高場合一般使用Linux或者UNIX. 對于應用程序本身的設計來說,只要選用合適的數據結構和內存操作方式,那么至少在性能上差距不是很大,避免對常用內存數據的多次創建和釋放。也可增加服務器的性能。 上一篇多節點服務器下一篇有限元理論——偏微分方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