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和家用臺式機的區別:
1、CPU處理性能要求不同:
三維圖像處理過程由創建三維模型及執行幾何運算開始。一個完整的三維圖像處理過程可分為物理運算、幾何轉換、剪切及光效、三角形設定和像素渲染四個階段,其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浮點運算(包括物理實體、幾何轉換、剪切、光效,以及三角形設定)和整數運算(包括三角形設定和像素渲染)。
3D圖形最終的渲染是由CPU完成的,這就需要CPU具有強勁的運算能力。如果建立一個大型的3D模型,單顆處理器的運算能力無法完成,這就需要雙路甚至多路處理器的支持。而桌面處理器只支持單顆工作,在一般的圖形制作中還可以勝任,在大型3D模型的建立中就有些不堪重負了。所以在工作站中應用的處理器一般是支持雙路或者多路工作的服務器處理器,比如英特爾的至強處理器、AMD的皓龍處理器等。
2、芯片組平臺不同:
在計算機系統中,處理器的性能并不能決定一切。主板芯片組的性能同樣決定著整個系統的性能。在上文中提到,工作站一般采用性能更為強勁的服務器處理器,而要充分發揮處理器的性能,需要適當的芯片組作為搭配。應用于工作站領域的芯片組一般支持雙路處理器,相對于普通PC主板芯片組具有更高的前端總線,支持更大容量的內存并且支持多通道內存技術,這樣可以提供更大數據吞吐量。同時,芯片組的性能也關系著專業圖形的能力。
3、內存技術和容量不同:
由于工作站需要長時間工作,對于系統的穩定性要求非常高。而內存如果出現錯誤,產生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在工作站上一般應用了ECC技術,ECC被稱作錯誤檢測和糾正,可以檢測1位或者4位數據錯誤,并且進行糾正。這樣能有效避免隨機出現的內存軟錯誤,保證系統的高度穩定性。
除了ECC技術之外,現在工作站內存也應用了全緩沖技術,可以串行的進行數據傳輸,提高了數據傳輸速度,并且顯著提高了數據傳輸帶寬。而桌面PC系統是不應用ECC技術和全緩沖內存技術的。在內存容量支持上來說,工作站可以支持比PC大的多的內存,比如HP去年年底發布的HP xw8600工作站,理論上內存最大可以支持128GB。
4、存儲系統不同:
目前普通PC上應用的硬盤接口一般為IDE或者SATA接口,硬盤轉速一般為7200轉;而工作站上更多的采用SCSI或者SAS接口硬盤,轉速一般可以達到10000轉或者15000轉,并且可以組建磁盤陣列如RAID0/1模式。這樣來看磁盤系統性能的優勢相對于PC是非常明顯的,可以提供非常高的數據存取速度,并且可以實現數據的冗余容錯。
隨著硬件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系統中處理器、內存的速度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最終系統的瓶頸就落在了存儲系統上,工作站上高速存儲接口的應用和磁盤轉速的提升,對工作站整體性能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